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报告会于2015年10月22日晚7点在文法楼215教室隆重举行。参与本次报告会的领导和嘉宾有,副院长王好学老师、总务处梁志勇老师、院团委高培文老师、双考办宰广林老师、学生处康永廷老师、陈丽老师以及辅导员老师。评委由院团委布敏老师、文化工作办董海霞老师、学生处杨明潮老师、院团委社会实践部副部长李饶同学和学生会主席吕宗原同学共同担任。本次报告会由院团委司亚老师主持。

首先,由主持人对我院“三下乡”活动作简要说明,阐明我院“三下乡”活动的正规性及我院近年来“三下乡”活动的丰硕成果,并简单叙述本年“三下乡”的地点。
三下乡,是中国青年人,通常是大学生群体参加的一项政策性活动。三下乡的“三”指“科技、文化、卫生”,“乡”指中国农村偏远地区。活动主要内容是青年人将先进的科技、文化和卫生知识带到发展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目的是为了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满足广大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随后,全体静立,奏共青团团歌和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校歌,昂扬的乐曲尽显新世纪学子的朝气。 接着,由我院院团委书记高培文老师发言。高培文老师对我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概括介绍。她说,我院连续开展的“三下乡”活动,是我院老师和同学不断追求服务于社会的历程。在此期间,给当地的人们和同学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我院荣获陕西省三下乡模范学校,离不开老师和同学们不懈的努力。在此,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三下乡活动中越来越成熟,收获更多的果实。紧接着由“三下乡”带队老师代表石彦喆老师发言。石彦喆老师表示,此次三下乡活动获得了我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院同学的默契配合。践行以支教为主题,法制观念与法律意识宣传、医疗防疫、卫生宣传相辅助,旨在通过不同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促进当地相关事业的发展。并表示此次三下乡活动老师同学们都获益颇丰。发言最后老师呼吁大家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在“践行荣辱观,服务新农村,共筑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努力奋斗。

随后由学生代表索璐同学和实践队队员代表张瑜同学依次上台发言。索璐同学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服务社会的意识,我们应当为能够参加这次活动而感到骄傲。秉承着“公诚勤朴,仁虔雅健”的校训理念,将来我们会更加积极地加入社会实践中来。张瑜同学表示,参加此次三下乡活动,收获了很多宝贵的感情,经历了艰苦的磨练,看到孩子们渴望的目光,用心感受着孩子们的真和那片土地的热情,心中更加坚定了自己毕业之后去支教的选择,并感谢刘院长以及各位带队老师的支持与关怀。

学生代表发言后答辩正式开始。本次报告会评分标准为:内容充实,主题鲜明;语言流畅,精神饱满;举止得体,生动形象;幻灯片制作优美,图片清晰;思维敏捷,条理清晰;每队答辩时间为五分钟,每超过30秒扣一分。
参与本次答辩的有沣水调研队、山西万荣队、宝鸡孔家塬队、镇安队、汉中留坝队、蓝田灞塬队、青志团代表队、榆林吴堡队、山东梁山队、甘肃张掖队、汉中南郑队、渭南大荔队。这些队伍中,有深入农村小学的支教队伍,有定点帮扶的爱心支教团队,有结合国家热点政策的丝绸之路寻访队,有触摸抗战遗迹的观察团,有关爱弱势群体的助老团队,也有送文化下乡的文艺小组。

各支队代表结合ppt讲解着自己队伍在这次三下乡活动中的收获,以及自己队伍的优势,以例述情。答辩内容包含关注留守儿童成长教育问题、孤寡老人空巢问题、科学农业问题、自然环境现状等众多方面。结合微信,微博等数据,力争头奖。最终汉中留坝队以9.13的成绩拔得头筹!同学们借助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走出校园,感知社会,把专业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提高了沟通和实践能力。通过此次活动,也进一步弘扬了我院主流文化,展现出现代学子的精神风貌。
不论你们今天的收获如何,你们都有一个最美丽的名字——志愿者。青春似火,青春闪光,青春无悔,青春不朽,青年志愿者青春似火,青春闪光,青春无悔,青春不朽,青年志愿者优秀奖:蓝田灞塬队、榆林吴堡队、甘肃张掖队、镇安队、青志团代表队、沣水调研队。
这就是“三下乡”: 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下简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由中宣部、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共同发起的。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八字真经”要求,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中国梦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