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尊师重教,是民族源流,是历史延续,是优良传统。设置教师节,本身就是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教育事业,对教师的态度和认知。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世界各国大多设有教师节,作为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延续千年教育文化的中国,也在1985年由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教师节。为什么设置这一天呢?这必须要提一个时代背景,80年代初期,知识分子的地位上升,但很多教师还对过去“臭老九”的地位留有深刻的心灵阴影。教师节的最早创意人、中科院院士王梓坤教授在1984年年末,突然有了一个想法,觉得教师应该有自己的节日,随后在12月9日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北京晚报》,而次日《北京晚报》就刊出文章《王梓坤校长建议开展尊师重教月活动》,引起了读者强烈反响。12月15日,北师大钟敬文、启功等联名提议设立教师节。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但是这尽管有了中国教师自己的节日,但是显然缺乏历史传统的根源根据,并且在可实施性上也有待商榷,在实际操作中,9月10日由于适逢开学伊始,教师通常忙碌于开学的各项工作,很难有时间与心情享受节日,即便是自己的节日,也无法享受这个子自己的日子,因此,二十多年来,教师们在过着无异于日常的“辛苦如常”的教师节。
基于此,教师节的日期需要调整,要改一改,而且调整教师节日期的呼吁由来已久,大规模的呼吁则从2004年开始。时任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呼吁,教师节应当是很有文化内涵的节日,应延续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并建议以孔子诞辰作为教师节日期。经研究测算,孔子诞生于公元前551年的9月28日。实际上,我国台湾的教师节目前就是9月28日。
欣闻国务院法制办近日公布《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对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四部法律相关条款进行修订。意见稿中拟规定,每年9月28日为教师节,并增加了校长任职资格要求、提高民办校地位等一系列重要条款。而改到月底,能与中秋国庆假期有一个衔接,对教师而言会更加方便。延续了29年的9月10日“教师节”,今后可能要改日期了。
9月28日是“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的诞辰,孔子作为世界公认的十大思想家之首,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教育家,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塑造空前绝后。两年前的9月28日,中国北方的一所年轻学府——西北大学现代学院隆重举行孔子诞辰2562周年暨学院首届尊师节纪念大会,在全国高校中独树一帜。
西大现代学院刘家全院长曾说,教师工作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成熟者和不成熟者之间的工作,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倾情服务,需要爱心,需要主动付出。如今,由于社会物化、世俗化非常流行,教师节更是演变成了“送礼节”,社会评价多为负面。与此相反的是,我院却选择隆重纪念孔子诞辰,并将这一天设立为我院的尊师节,这完全符合“礼失求诸野”的古训。因为按照我们对大学教育的理解,社会可以混沌,但是大学必须清醒,大学应该为社会提供新思想,应该对社会进步发挥引领作用。
千百年来,社会在思想解放的大潮中连着传统的东西一并解放了,摒弃旧东西的同时,势必会捎带丢掉一些不该失去的东西,这其中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一个典型。现今社会没有正确对待孔子以至于社会思想出现多维但却混乱,西大现代学院在全国各高校中率先将孔子的诞辰日定为自己的“尊师节”,这不是标新立异,而是恢复事物的本来面目,表达了一个清新学府忧国、忧民、忧教育的深刻思考。国家现又拟改原有教师节为孔子诞辰日,深度体现了国家对传统的理性回归和一个重新的合理认知,而西大现代也在这件事情上与国家大方向不谋而合,既是一种超前意识,又是一种清醒表现,但更多的应该是一所有追求的大学所具备的历史担当。
尊师重教,尊重历史,如此,民族甚幸!
|